在腕表的复杂功能中,有一种最容易被忽略却又最不应被忽视的类别——时间等式。时间等式(Equation of Time),也就是天文时差,特指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之间的差值。
“略显枯燥,但不难理解的天文时差”
平太阳时(mean solar time,clock time)是以平太阳日为标准计算出的时间,也就是日常使用的钟表所显示的常规时间。平太阳时的前提,是假设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为标准圆形,从而使一年中每一天的时间完全相同,也就是我们惯用的 24 小时。
真太阳时是以真太阳日为标准计算出的时间,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日晷所显示的时间。真太阳时的前提,是以地球实际绕日运行的椭圆形不规则轨道为准,并且地球自转平面与绕日公转平面又存在一个 23 度夹角。因此,实际上每一天的长度并不是精准的 24 小时,实际或长或短 15 分钟左右。
钟表史上针对天文时差的深入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 17 世纪。从最初可显示天文时差的时钟开始,到 18、19 世纪在怀表中引入天文时差显示,并最终在尺寸相对最小的腕表中实现了这一显示。
通常情况下,具有天文时差显示的腕表都采用一个扇形刻度搭配指针指示,这一刻度区间的中央刻度为 0,两侧以 2.5 或 5 分钟为单位,以刻度线搭配阿拉伯数字表示,最外端为 +15 和 -15 标识。
此外,由于天文时差每一天不尽相同,不同月份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一显示通常并不单独出现,而是与日期和月份功能同时出现在表款上,或同时带有年历或万年历功能。而在表盘显示的下方,为实现天文时差,机芯中广泛采用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一个“8”字形凸轮(肾形凸轮)和与之相连的棘爪的运动。而天文时差的显示,通常又是基于日历轮系和圆盘的转换。
“更加生动,且更为亲民的天文时差”
2015 年的 SIHH上,沛纳海推出了两款具有天文时差显示的腕表:采用 Luminor 1950 壳型的 PAM00601 和采用 Radiomir 1940 壳型的 PAM00516。前者尺寸 47 毫米,限量 100 只;后者尺寸 48 毫米,限量 200 只。沛纳海在两个壳型中都推出了同种“专一”功能的表款,并且两款都采用最亲民的精钢材质。与大多天文时差表的显示不同,沛纳海将这一功能设计为品牌偏爱的线性显示,放置于 6 点位置,上方对称小表盘分别为小秒钟和与天文时差运转相关的日期和月份显示。天文时差虽然复杂,但沛纳海这两枚作品胜在显示清晰和调节便利:佩戴者只需将月份和日期信息调节正确,即可显示出相应的时差数值。此外,如此“专一”于时间等式功能的表款在市面上并不多见。
机芯方面,两个表款均搭载了沛纳海自产的 P.2002/E 手上链机芯。该机芯由 328 个部件组成,振频 28,800 次/小时(4 赫兹),动力储存达到 192 小时(8 天)。除天文时差显示外,P.2002/E 机芯还具有表背可视的动力储存显示,以及秒针归零功能,后者可使佩戴者在调节时间时更易于与标准时间精准同步。